您的位置:首页>栏目首页 > 企业 >

打造世界智能网联汽车创新高地,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嘉定区详解这些重要举措

2023-08-25 17:03:12    来源:腾讯网

今天(8月22日)上午,市政府新闻办举行“高质量发展在申城”系列市政府新闻发布会第七场——“争当高质量发展标杆,打造上海新城样板”嘉定区专场。嘉定区委书记陆方舟介绍嘉定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情况和工作举措,嘉定区委副书记、区长高香,嘉定区经委主任陆铁龙,嘉定区科委主任谢东升,嘉定区教育局局长管文洁共同出席新闻发布会,并回答记者提问。来看文字实录↓


【资料图】

如何打造上海新城样板?

高质量发展在申城·嘉定区丨建设引领高品质生活的未来之城,打造上海新城样板

——热点问答——

推动汽车产业向“新四化”方向转型,抢抓新机遇、跑出“嘉速度”

Q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谈到嘉定,很多人会想到汽车产业。请问,近年来嘉定是如何推动汽车产业转型的?未来又有哪些新的举措来打造世界智能网联汽车创新高地?

A

陆方舟:近年来,嘉定主动拥抱汽车产业新变革,围绕世界级汽车产业中心核心承载区目标定位,努力推动汽车产业向“新四化”方向转型,抢抓新机遇、跑出“嘉速度”。重点是做强“四个能级”。

一是做强规模能级。持续招大育强,已集聚产业链相关企业4300多家,既有大众、沃尔沃、丰田等全球整车研发制造巨头,也有蔚来、理想、集度、智己等新势力品牌。2022年,汽车产业规模超8300亿元;汽车“新四化”总产出1646.9亿元。

二是做强承载能级。在深耕氢能港、新能港、创新港的基础上,去年率先启动建设上海智能汽车软件园和汽车芯谷,即一软一硬两大载体,打响“补芯铸魂”攻坚战。2022年,我区代表上海市新能源汽车集群,成功入选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名单。

三是做强创新能级。引入上汽集团创新研究开发总院、上海汽车芯片工程中心等高能级平台,集聚200多个公共及企业研发平台和7.6万名汽车人才,建立智能网联汽车和氢能及燃料电池汽车两大产业联盟。

四是做强示范能级。在全市率先启动首批智能网联出租示范运营,超过700辆自动驾驶车在嘉定开展测试及示范应用,累计测试里程和测试时长分别占全市的77%和86%。代表上海高质量完成国家“双智”试点验收。

当前,嘉定主要围绕智能网联汽车和电动化、智能化趋势,于年初出台《嘉定区建设世界智能网联汽车创新高地行动方案》,力争到2025年智能网联汽车产业规模达3000亿元。如何实现这一目标,我们的发展路径是做好“四个结合”。

一是新老结合。全力支持传统车企转型升级,加快培育集聚智能网联头部企业和新生代企业,计划到2025年推动300家传统企业向汽车“新四化”转型,引育超过100家总部企业、高新技术企业、企业技术中心。

二是软硬结合。高水平建设上海智能汽车软件园和汽车芯谷,在汽车软件和汽车芯片方面,力争两三年内涌现出一批“嘉定智造”产品。

三是数智结合。加快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公共数据“双中心”迭代升级,全面支撑智慧城市基础设施与智能网联汽车协同发展,打造深度赋能智慧汽车、智慧交通、智慧城市的“嘉定模式”。

四是文商结合。在出行、物流、公交等领域,推进规模化、全出行链、全域自动驾驶商业运营落地;放大F1中国大奖赛、国际氢能与燃料电池汽车大会、中国汽车论坛、上海汽车文化节等节展赛事品牌效应,真正在嘉定实现“人、车、城”深度融合发展。

打造的“小嘉帮办”服务品牌,围绕“放、管、服”三个关键环节,不断加大改革创新力度

Q

新华社:嘉定目前在致力于优化营商环境,具体有哪些措施?

A

高香:我们按照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着力推动区域优化营商环境方案从1.0版持续迭代升级至6.0版,去年打造的“小嘉帮办”服务品牌,在2022年全市各区优秀案例中排名第一。营商环境的持续优化也有力激发了区域经济发展活力,年新增企业数从2018年1.8万户增长至2022年5.9万户。过程中,重点围绕“放、管、服”三个关键环节,不断加大改革创新力度。

一是更大力度“放”。加强企业全生命周期管理,持续为市场主体松绑铺路。比如,我们不断简化准营手续,8项涉企经营许可事项推行“告知承诺制”,开办企业所需时间从2017年的22天缩短到现在的半天。同步放宽准入限制,上个月我们核发了全市首张含酒类商品经营项目的食品经营许可证。又如,我们打造了产业项目全流程信息系统,前期准备工作比较充分的社会投资类产业项目从拿地到开工的审批时间缩短至6个工作日,我区生物医药产业重点项目——上海(南翔)国际精准医学创新中心,就是今年全区首个实现“拿地即开工”的项目。接下来,我们还将不断做实做细做优高效率、高标准、高质量的服务,让企业切身感受到“嘉速度”与“嘉温度”。

二是更加公平“管”。深化事中事后监管,为市场主体提供公正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比如,我们大力推行“互联网+”“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市场监管的精准性和科学性进一步提升。又如,作为国家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我们推出“信用电子证照+审批服务”,在全市率先试点公共信用电子证照制度,通过信用激励有效释放市场主体活力。再如,我们以入围首批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建设试点城区为契机,加快打造市知识产权保护示范区,进一步激发中小企业创新动能。

三是更为精准“服”。始终把群众企业满意度作为衡量服务质量效益的“第一标尺”。“一网通办”方面,线上接入服务事项2686项,全程网办比率达94.1%,比全市平均水平高了4.5个百分点;线下建成启用新的区行政服务中心大楼,开放43家社区政务服务站,实现1116个事项就近自助办理。

政策扶持方面,我们围绕加快构建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发展目标,逐步构建形成了涵盖新旧动能、覆盖各类市场主体的产业政策体系,过去2年各类产业政策共扶持资金约10亿元,今年我们又预排扶持资金15.7亿元。

人才服务方面,构建科学完备的“1+1+9”人才政策体系,建成启用“上海·嘉定人才港”,加快打造安亭高品质国际人才社区,力争“十四五”期间全区新增2万套人才公寓,全力构筑人才引、育、管、用的“嘉定样板”。

加快实施“智改数转”五大行动,逐步实现五大目标

Q

上海人民广播电台:“智改数转”是打造和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重要举措和途径,嘉定是上海的制造大区也是智造大区,我想问一下嘉定在“智改数转”方面,打造现代产业方面有哪些举措?下一步还会有什么新的动作?

A

陆铁龙:嘉定是制造业大区、产业重镇,嘉定区始终把坚持政策引领和示范引领相结合,充分激发企业内生动力。目前,嘉定区已在全市率先完成规上工业企业智能工厂评估线上诊断全覆盖目标,推动建成国家、市、区各级智能工厂(优秀场景)36家,其中,国家级2家(上海新时达电气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大众动力总成有限公司);推动安波福中央电气(上海)有限公司获评国家智能制造标杆企业。对标建设嘉定成为上海制造业转型升级示范区、长三角先进制造业“排头兵”、全国智能制造发展新高地,嘉定区近期出台了《嘉定区推进制造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行动计划(2023-2025年)》,提出到2025年,通过加快实施“智改数转”五大行动,逐步实现五大目标。

一是全区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线下数字化诊断全覆盖;二是智改数转比例不低于80%,汽车、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等重点产业智改数转比例不低于90%;三是打造“1+3+2”个智改数转特色园区,分别是打造1个工业互联网市级特色园区,建设3个“智改数转”示范园区,培育2个“智改数转”特色园区;建设“2+2+5”个智改数转赋能载体,分别是2个工业云,2个行业性工业互联网平台和5个工赋链主企业。四是推动30个以上标识解析深度应用场景落地;五是打造3个以上标杆性智能工厂,30个以上示范性智能工厂,100个以上智能制造优秀场景。

同时,配套出台《嘉定区关于推进制造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的若干政策》,一共7条,政策虽然不多,但都是干货,从线下诊断、技术改造、专项贴息、引育服务商、典型示范、标识解析、工业互联网平台等方面给予专项政策支持。比如,在线下诊断方面,对符合要求的诊断报告,给予企业最高5万元补贴。在专项贴息方面,对通过产融合作服务平台获得智能化改造提升项目贷款的企业,按照不低于项目贷款额的1%给予贴息支持。在引育服务商方面,对入选上海市智能工厂评估诊断机构与数字化转型服务商推荐目录的给予最高20万元奖励,对入选国家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推荐目录的给予最高50万元奖励。在典型示范方面,对获评区级智能工厂称号给予50万元奖励,获评市级智能工厂称号给予最高150万元奖励,获评国家级智能工厂称号给予最高250万元奖励。我们希望通过行动方案和政策加持,嘉定实现由制造大区向智造强区华丽转身。

高质量建设上海科创中心重要承载区和长三角重要科技节点新城,做优科创高质量发展“双链条”

Q

新民晚报:嘉定是上海科创中心的重要承载区,高校院所等科技资源集聚优势明显,请问区科委领导嘉定区如何抢抓科技创新新趋势,提升创新策源引领度?

A

谢东升:科技,是嘉定的重要基因。1958年,嘉定被命名为上海的“科学卫星城”,几十年间发展,逐渐形成了全国首屈一指、国家级科研机构高度集聚的大格局,拥有同济、上大等7所高校,以及隶属中国科学院、中国电子科技集团、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中国核工业集团、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等11个国家级科研院所;同时也形成了以33家科技型上市企业为引领、283家科技小巨人(培育)企业为支撑、2453家高新技术企业为基础的“十、百、千”科技企业创新集群。

一直以来,嘉定持续发挥雄厚的科技资源优势,不断优化创新生态,努力打造具有创新策源意义、引领未来产业发展的“核爆点”。区科委一直紧紧聚焦“高质量建设上海科创中心重要承载区和长三角重要科技节点新城”核心目标,围绕“科创产业化、产业科创化”这两个抓手,推动科技服务“往前靠”“向中联”“朝后传”,激发科技创新活力,做优科创高质量发展“双链条”。

一是持续加强统筹谋划。前阶段,我们编制完成了“科创新动能”发力行动方案,形成了院地合作千亿级科技园总体规划,明确“一核示范、两翼拓展、四园多点”空间布局;我们将持续推进上海科技馆嘉定分馆、张江嘉定园“一园一方案”、同济大学国家级未来产业科技园等重大项目顶层设计,为全面打造嘉定“科技源、转化场”奠定坚实基础。

二是持续支持关键技术攻关突破。聚焦“0-1”,加快推动应物所“小型模块化钍基熔盐堆”、光机所“上海神光综合实验平台”等重点项目建设;围绕“1-10”、“10-100”,依托院士成果转化中心、上海微工院等平台,通过“揭榜挂帅”联合创新及产学研合作,开展“卡脖子”关键技术和行业共性技术协同攻关,加快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应用。

三是持续夯实创新培育链。不断巩固创新创业活跃度全市“首位”,通过“蚂蚁雄兵”计划,持续完善创新主体梯度培育发展体系;支持嘉定新城工业互联网园区创建国家级孵化器、新微创源打造全市首批高质量孵化器;深化与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战略合作,以“产研联动、拨投结合”方式推动一批优质创新项目、新型研发机构加速落地。

四是不断强化协同创新效能。不断提升长三角科技成果交易博览会品牌辐射力和影响力,拓展长三角区域合作城市群,深化嘉昆太协同创新核心圈建设。聚焦推动新汽车创新联盟等创新联合体建设,做实做强汽车芯片、氢能源、燃料电池等一批联合创新平台,引领未来产业加快发展。

我们将继续发挥好高校院所、科研机构、龙头科技企业的重要引领支撑作用,合力探索实践基础研究推动、市场需求拉动的双向创新路径和科技成果转化模式,全力打造更具显示度和辐射力的关键技术攻关主阵地,成果转化示范引领区和未来产业的核心策源地。

聚焦“三个一”、构建“三个圈”,打造具有嘉定特色的“15分钟社区生活圈”

Q

解放日报·上观新闻:嘉定在打造“15分钟社区生活圈”方面有很多亮点特色,这方面能不能请您介绍一下?嘉定怎样满足居民个性化的需求?

A

高香:我们紧扣民生需求和治理需要,聚焦“三个一”、构建“三个圈”,来打造具有嘉定特色的“15分钟社区生活圈”。

第一个“一”是打造一个综合功能平台,构建“15分钟服务圈”。全力建设一批集党群服务、生活服务、管理服务、企业服务于一体的“我嘉·邻里中心”,“十四五”期间规划建设66家,目前已建成43家,今年还将完成10家建设任务。推进过程中,我们特别注重内涵功能的提升:硬件方面,嵌入“我嘉餐厅”、社区卫生服务站等8大类20余项服务设施,实现全年龄段、全时段服务供给;软件方面,推动“一网通办”“一网统管”资源下沉,创设具有嘉定特色的“一网优服”,辅以区级服务、流动配送、街镇特色“三张清单”,高度整合、深度挖掘百姓欢迎的特色服务、品牌项目。我们希望通过打造“我嘉·邻里中心”,让广大群众能够更多更好地享受到近在咫尺、触手可及的小幸福、大温暖。

第二个“一”是织密一张“五级”管理网络,构建“15分钟治理圈”。我们在原先“1(区)+12(街镇)+359(村居单元)”的城市运行网格体系基础上,增加了2个层级:一个是片区网格。以步行15分钟为半径,划定53个新的城市治理层级片区,每个片区都建立了“一网统管”城运分中心和实体运作的分平台,通过提高城市治理智能化水平,有效解决郊区“街镇治理半径过大、村居治理半径过小,缺少中间层”的问题。另一个是增加小微网格。在村居下面,进一步细化划分1882个小微网格,实施“红黄蓝”分色分级管理,通过定人、定事、定责任,实现管理与服务的全覆盖,走出一条超大城市郊区社会治理的现代化新路。

第三个“一”是布局一组社区商业矩阵,构建“15分钟消费圈”。我们一直致力于引导社区商业创新多元发展,过程中,既体现“高大上”,近年来已布局1万平米以上商业综合体超20家,今年下半年还将陆续开业TSF购物中心、山姆会员嘉定店等一系列标杆项目;也升腾“烟火气”,以优化布局补填空白为主线,结合年度民心工程的实施,去年以来完成2家农贸市场智慧化改造,今年还将改造4家;2020年以来新增早餐网点373个,来更好满足居民的“开门七件事”。到“十四五”期末,我们还将联动城市风貌、文化、旅游等特色资源,来打造“一圈一街区”,实现“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街镇全覆盖、特色商业街区布局更完善。

下一步,我们将坚持以全区市民群众的获得感为最高衡量标准,全面推动落实“15分钟社区生活圈”行动蓝图,立足不同区域之间的不同特征,构筑一批更为科学、集约、高效的社区生活圈。

以“教育强区”建设为目标引领,努力办好老百姓家门口每一所学校

Q:

上海教育电视台:教育一直是城市高质量发展重要的软实力,请问嘉定在推动教育资源布局上有什么举措和设想?

A

管文洁:诚如您所说教育是城市高质量发展的软实力,因此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始终将教育优先发展放在第一位。嘉定教育以“传承教化之风,镕铸品质教育”为核心理念,以“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质量办学”为发展战略,以“教育强区”建设为目标引领,努力办好老百姓家门口每一所学校。

首先,教育基础资源建设规划落地见效,我们根据城市发展规划、人口数量与结构的变化,遵循“城市发展到哪里,教育资源就跟进到那里”的原则,积极回应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期待,以“建设百年老校”的质量标准,有序推动学校基础建设和内涵建设规划同步落地见效,“十四五”期间累计规划建设学校49所,目前已经建成了32所,实现时间过半、任务过半目标,为推动嘉定教育实现更高水平、更高质量发展打下坚实基础,为嘉定这座未来的一流城市吸引集聚更多优质人才、创造更高生活品质提供有力支撑。

其次,优质教育资源配置路径丰富多元,嘉定是上海拥有百年老校最多,也是学校结构最多元的区域之一,“教化嘉定”是我们城市的一张重要名片。在配置优质教育资源上,我们注重走好两条路,一条是开放之路;另一条是传承之路。

我们注重“开放”,积极引入与嘉定教育基因相融合的优质资源,通过与大学合作、与名校合作、与科研院所合作等方式,已经引进品牌学校近30所;着力推动大学(包括大学附中)嘉定基础教育集团建设,已经与同济大学、上海大学、上海师范大学、交大附中等建立嘉定基础教育集团,探索打通优秀人才大中小学贯通培养的路径,增强区域优质教育资源辐射力度。

同时,我们更注重“传承”,为延续百年教化文脉,弘扬嘉定教化精神,珍爱和尊崇嘉定本土教育资源,嘉定教育以“紧密型学区集团办学”“校际智慧传递”“重点项目联盟”“全素养成长生态建设”“领航计划”等策略与机制,激发本土教育品牌活力,让每一所学校都焕发出高质量发展的青春样态。

未来,我们将在“做大增量、做优存量、做强变量”上下功夫。做大增量,就是统筹规划,动态调整,确保新开学校与所在街镇发展形势相匹配;做优存量,就是整体谋划,继承发扬,发挥本土学校的优势特色,延续教化嘉定文脉;做强变量,就是认识时代,勇毅创新,紧扣区域发展关键节点,力促教育资源优质多元。我们将着力重塑核心价值体系,以切实行动“激活每一所学校、成就每一位教师、赋能每一名学生”,建构促进全素养成长的育人新空间、新生态,打造有质量、有温度、充满创新活力的嘉定品质教育,为百姓提供更高品质的公共服务,为实现教育强区建设目标蓄势赋能。

高质量推进特色产业园区建设,不断提升特色园区承载力和产业集聚力

Q

国际商报:特色产业园区是产业发展重要空间载体,产业竞争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空间载体竞争力,请问下一步嘉定将如何发挥好特色产业园区承载作用?

A

陆铁龙:目前,嘉定共有19家特色产业园区,包括3家市级特色园区和16家区级特色园区,去年又布了汽车智能软件园和汽车芯谷两个重点产业园区。上年度特色园区总营收已超过5000亿元,产业集聚度达到75%。为了聚焦“优势更优、强项更强、特色更特”,高质量推进特色产业园区建设,从深化产业链、创新链、资本链、人才链招商等方面,不断提升特色园区承载力和产业集聚力。我们从以下三个方面努力。

一是通过规划布局,引领产业集聚。围绕产业定位,规划布局特色园区,持续做大做强三个千亿级产业。在汽车“新四化”方面,全面提升“三港两园”发展能级,实现产业新跨越;在智能传感器及物联网产业方面,加快规划落地,推动重点项目建设,力促产业向集成电路全产业链方面的延伸;在高性能医疗设备及精准医疗产业方面,加快推进联影小镇、上周五区里发布了联影小镇规划,与联影集团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推动瑞金-嘉定“械谷”建设,打造国内领先的高性能医疗设备制造基地和健康医疗服务集聚区。同时,瞄准未来产业,制定了“2+2+1”未来产业布局,形成若干个新赛道特色园区,加快壮大新动能。

二是通过政策扶持,激励产业发展。我们制定了嘉定区《关于加快特色产业园区建设的实施意见》,对“支持园区转型及管理提升”和“支持园区企业高质量发展”制定了16条具体政策。比如,对特色产业园区的首次认定、管理团队考核优秀的给予资金奖励;对特色园区范围内的企业技改项目资金给予超额的叠加式扶持,也是我们为了推动产业集聚的政策举措;另外在土地、金融、人才等各方面都有相应扶持。

三是通过加强园区管理,提升承载能力。进一步把功能做实。完善“七个一”运营管理机制(即1个产业规划+1个空间规划+1个运营团队+1个公共服务平台+1个集中服务中心+1个产业专项基金+1套园区专项政策),探索构建“基金+基地+产业集群”模式,打造一支高水准的服务团队、专业化的招商团队,让园区成为产业资源网络的节点,我们希望在园区找到产业链上下游关联企业,进行技术合作,进一步把品质做优。优化园区服务配套,企业发展人才是关键,为企业人才提供高效舒适的工作空间、便捷亲和的生活空间和有利成长的社交空间。进一步把密度做大。扎实推进存量转型“四个一批”,积极探索“垂直园区”等工业上楼模式,推动混合用地试点,实现产业用地提质增效。总之,就是要以高品质园区建设推动高质量产业发展。

关键词: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