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栏目首页 > 企业 >

天天微动态丨烟台日报丨让“长红”门楼色彩缤纷——福山区门楼街道以“农文旅”深度融合,高质量助力乡村振兴

2023-06-22 23:12:32    来源:烟台日报-大小新闻

[ 照片为崔晓虎(左)和张述远(右)在查看西瓜长势 ]

“端午节小长假就要来了,欢迎大家带着亲朋好友到我们下许家采摘荷兰杏!”在这爽朗笑声中招呼旅客的大姐,是福山区门楼街道下许家村两委干部刘吉娜。


(资料图片)

“在刚刚过去的五一假期,门楼街道吸引上万名本、外地游客涌入。这一数字即使是在三年新冠疫情之前也是要打折扣的。”门楼街道文化旅游服务中心主任谭明玉告诉记者。

为深入挖掘整合独一无二的人文禀赋和自然资源,全力打造“一轴、两带、七片区”新格局,培强培壮“山水小镇·多彩门楼”文旅品牌,门楼街道正稳步推进现代高效农业、文创产业、精品旅游等农文旅产业融合发展,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把一个个串成珍珠的“网红”打卡地,塑造成色彩斑斓的 “长红”产业。

一村一品特色产业托起“融合+”模式

初夏时节,记者走进门楼街道西马疃村北的一处钢结构塑料大棚。只见绿油油的西瓜田里,村党支部负责人崔晓虎正和支部委员张述远一起查看西瓜长势、研判销售形势。

“你看到的这些钢结构大棚,是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2021年新建的。”崔晓虎告诉记者,西马疃村具有近四十年的西瓜栽培历史,以前虽然种植面积有一定规模,但是由于品种老化、管理粗放,销量虽好效益却不高:“一斤才卖七八毛钱。”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引进个小、皮薄、瓤甜、产量高的新品种后,请来市、区和街道三级农业部门的专家指导,今年一上市就卖出了以前不敢想的价格:“批发价三块五一斤,仍然供不应求。”

“以前我们不知道什么是旅游,怎么搞旅游;现在我们立足本地资源优势,从扶持现代高效农业发展起步,很快就打开了新局面。”门楼街道工委副书记、办事处主任丁瑜说,思路一变天地宽。历史上,门楼街道是中国大樱桃和中国西洋苹果的发源地;现如今,通过“公司+农户”的方式,构建“企业+政府+合作社+农户”的现代化产业发展经营模式,门楼街道已培育出下许家的荷兰杏、西马疃西瓜、肖家村的火龙果、绍瑞口的苹果、两甲庄大樱桃等50多个现代高效农业特色产品。在一村一业、一村一品、一村一特色的格局初步形成基础上,着力打造集湖光山色、农事体验、特色美食、手工作坊、红色教育、传统民宿、休闲养生于一体的“农文旅”融合发展新门楼。

二元合作机制创新产生“长红+”效应

“我们这两个总面积5亩多地的杏树大棚,没有上级党委政府的自己扶持根本不可能建成。”刘吉娜告诉记者,在2021年10月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的荷兰杏大棚建成之前,下许家村有150多亩杏树,年产量虽然有5万多斤,但是每斤杏子只能卖到18-30元;大棚杏子就不一样了,不仅提前20天上市而且个头大甜度高,每斤售价50-100元。

下许家高效杏园的建设,是街道以政府扶持为引领吸引金融信贷和社会资本集聚乡村振兴的一个缩影。

“必须把每一个农文旅融合发展项目,从昙花一现的‘网红’,打造成具有持久生命力的‘长红’。”丁瑜告诉记者,门楼街道正在探索推进的文旅赋能乡村振兴,永续后盾来自于通过创新合作机制,推行“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模式,吸纳社会资本集聚乡间;同时深耕优势资源,讲好乡村的人文故事和历史文化,打造乡村记忆,留住美丽乡愁,培育一批“农文旅”融合发展的新品牌。

三大业态融合互通催生“七彩+”品牌

在四面环山的上许家村,村南一处中西合璧的新型院落引起了记者的兴趣。

“这是我们打造的一个样板院落。”村党支部书记梁益晓说,村里目前有25处可开发的闲置农家院,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计划动员其中12户第一批进行“原汁原味”的改造升级,打造“慢旅游”特色民宿群。

“农文旅融合发展是释放农村活力、发展现代产业、促进富民强街(镇)的重要路径。”门楼街道工委书记葛泉说,为了绘就农、文、旅三大业态融合发展的乡村振兴实践图,门楼街道正在整合规划现有资源,以红色文化旅游为引领,以“赤橙黄绿青蓝紫”七种颜色为基调,全面打造“一轴两带七片区”的新格局,让“山水小镇·多彩门楼”以崭新的面貌迎接八方来客。(YMG全媒体记者 权立通 通讯员 谷艳艳 摄影报道)

编辑 邹春霞

审核 庞见波

关键词:

相关阅读